首页 / /

管清友:“权威人士专访”的政策及市场含义

信息来源: 2016-05-09 13:30:36

5月9日,权威人士再度发声人民日报,该篇文章实事求是,客观简洁,与之前2016年一月份以及2015年5月份的两篇权威人士访谈文章一脉相承,代表了最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意见,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1.对经济反弹的客观认识,不是v型或u型反转而是L型走势

从短期来看,二季度是经济反弹的高点,持续性不够。钢铁产量价格同时反弹,持续性也同样不足。根据之前提过的模型来讲,当我们处于价格低位均衡,市场产量并未出清,在进行去库存的努力时,达到一定时点,配合美元阶段性见顶的国际局势,价格会出现一定反弹,但是考虑到需求依然不强且库存并未出清,这会导致大量企业复产又会重新导致价格下跌。在金融市场上来说,反弹并不强。而从投资者方面来讲,鉴于资产轮动的新特点,我们强调通过速战速决来应对当前的特殊形势。

根据国内外市场经验来看,这种均衡状态没有那么容易被打破。这同时又反映了当前国内产业集中度不够,协同度不高的问题。

2.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认清形势主动作为

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央政府要求去产能,而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去产能对当地经济,财政以及就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双方的博弈中地方政府出于自己的利益虚报指标造成去产能相当困难。实际上,市场应该成为去产能的主要方式,但是同时由于国内特殊的央地关系,行政手段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中提到“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还有一部分,尝到苦头,但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正是在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完成产能的出清。

在这轮经济反弹中,地方政府企业看到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加快产能建设,放弃去产能来缓解财政和就业压力。但是最终如果市场产能无法出清,乐观的现状会很短暂。因此地方政府企业应该主动作为,落实供给侧改革。

3.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仍是供给侧,接下来要强化供给侧改革

该论点与2016年1月份的报告一脉相承,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在未来经济运行中,应当既强调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也要认识到通过刺激来解决经济问题是不现实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改革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4.去杠杆方面加强金融治理,以及制度化建设来控制面临的金融风险

访谈明确了当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的政策方向,要严肃对待高杠杆和金融领域的风险。国内高层已经注意到这将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接下来对企业的债务风险以及刚性兑付都将会有明确的要求。

5.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最有条件进行结构性改革

国外政治家整体水平明显不如上世纪80年代。当年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的改革非常有力度。而今天由于西方的多党执政,没有政治家敢于做出行动。中国由于单一体制的优势,经济改革的潜力和回旋余地都十分大。

80年代邓小平改革开放对当时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好处,现今的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也同样如此,有利于促进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面临的要么放水导致通胀,要么收缩银根导致泡沫破裂的问题,中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6.给楼市,汇市,股市指明了方向

要求各自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用工具化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对于股市来说,指数的涨跌不应在金融监管之列,主要是强调制度的建设,打击非法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对于汇率来说,要形成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更多的反应市场供求,在防止剧烈波动的同时允许更多地有双向波动。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去库存而非加杠杆去库存。由于中国地区分化严重,不应进行一刀切的政策,更加需要因地制宜。

7.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地位,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

这次改革事关国家未来,这次访谈将供给侧改革的地位提高到非常高的地步并且明确将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作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国企的定位和功能。在这次改革中,应当以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由市场化手段发挥基础的、主要的作用而行政化手段也是必要的。而在本身没有过多行政干预的市场中,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完成库存出清的,则行政不应该加以干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8.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首先要打破刚性兑付,释放市场风险。实事求是,允许不同行业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维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能走需求刺激的老路,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舆论的过程中不能夸大成绩也不能无视问题。

9.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

访谈提出要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边际上的变化。从财政政策上来说,主要是PPP和专项基金,新增信贷的贡献比较大,但是依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和项目的错配,很多地方存在有钱没项目或者既没有钱也没有项目的情况。同时,在关注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10.就业并不意味着要保企业

主要观点就是保人不保企业,不能通过债转股和拉郎配来解决企业坏账。而且当前国企依然存在着政企不分,企社不分,人浮于事的问题。对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应当及时破产。

11.通胀并未明确表态,但已经受到关注

当前通胀问题并非特别严重,但是依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脱虚就实的倾向。而且还存在另外一种需要观察的可能,即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胀就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12.韩国上世纪90年代末去产能的经验参考

改革过程中释放金融风险,韩国当时去产能阶段,股市、汇市下跌达50%,债券收益率急速上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很难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