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开学季反洗钱特别提示:金融账户≠“赚钱工具”!

信息来源:反洗钱专栏 2025-09-15 15:05:09 浏览量:88

      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同学都怀揣着通过兼职赚取生活费、积累社会经验的想法,这本是积极向上的表现。然而,有一种看似轻松赚钱的 “兼职”,正悄然布下陷阱,不仅可能让你血本无归,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诈骗分子的洗钱 “工具人”。

       一、这些 “馅饼” 可能是 “陷阱”

     “借你身份证开个证券账户,立得 200 元报酬”“把银行账户租给我用一周,给你 500 元”…… 这些话术是不是很眼熟?但你知道吗?当你把身份证,或银行、证券、支付等金融账户交出去的那一刻,你的账户可能就成了犯罪分子转移赃款、掩盖非法资金来源的 “帮凶”!

       警示案例 1:公安局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中,发现在校大学生小宇的账户存在资金异常。小宇新办的数张银行卡在短时间内多次转账 10 余万元,如此频繁的资金流动与普通学生的消费习惯严重不符。经警方深入调查,原来小宇通过网络结识的网店店主竟是诈骗团伙成员,利用小宇的银行卡进行 “跑分” 转账。最终,小宇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抓获,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大好前程蒙上阴影。

       警示案例 2:大学生晓晓在网上看到帮忙收款就能赚佣金的广告,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她将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出租给对方。这种轻松来钱的方式让晓晓逐渐沉迷,甚至还拉拢同学参与,从中赚取 “介绍费”。可她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及信用卡诈骗案件中的 “洗钱” 犯罪。直到公安机关找上门,晓晓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为了千余元的蝇头小利,她最终面临刑事追责。

       这些 “跑分” 兼职,实则是帮助违法犯罪团伙洗钱的勾当,参与者或将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面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法律制裁。一旦参与,不仅账户会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个人征信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更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二、别让 “无知” 变成 “代价”

       对大学生来说,防范洗钱不只是保护个人财产,更关乎个人学业和信用,甚至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一旦被认定为协助洗钱,将面临罚款、限制金融服务的后果,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更严重的是,个人信用记录会留下污点,影响未来贷款买房、申请信用卡、考公就业等人生重要事项。像小宇和晓晓这样的同学,因一时贪念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不仅错失了宝贵机遇,还背上了沉重的法律负担,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三、守护安全,从细节做起

        1.警惕 “高额报酬”:任何承诺轻松获利的 “账户租赁”“身份借用” 都是危险信号,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无论对方给出多么诱人的条件,都要坚守底线,果断拒绝。

        2.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和出借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证券或支付账户等重要证件和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不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下载未经官方认证的 APP,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同时,拒绝任何形式的 “代开账户”或“代操作交易”。

       3.学习反洗钱知识:主动学习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参与洗钱活动的严重后果。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法律讲座、普法宣传等活动,或学习权威法律资讯,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4.发现异常及时举报:如发现身边有人从事洗钱活动,请立即向国家反诈中心或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举报行为可能会阻止更多人上当受骗,为打击洗钱及诈骗犯罪贡献力量。

 

       大学生朋友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一时贪念,陷入洗钱犯罪的陷阱。守护个人信息安全,远离洗钱风险,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社会安全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筑牢反洗钱防线,守护纯净校园,拥抱美好未来!

       

      案例参考: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中国(浙江湖州)《【风险提示】年轻人需警惕洗钱“陷阱”》https://huzcredit.huzhou.gov.cn/art/2025/4/24/art_1229635297_24540.html